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山寨币ETF迎来新机遇 机构入场或重塑加密市场格局
加密货币市场风云突变,山寨币展现新生机
近期加密货币市场呈现出戏剧性变化。尽管比特币从高位回落,以太坊却一扫颓势突破3600美元大关。Defi、Layer2等多个板块迎来普涨,山寨币市场似乎正在重新焕发生机。然而就在几天前,市场情况还截然不同——当时比特币接近10万美元高位,而山寨币市场却哀鸿遍野,一片惨淡。
在这轮由机构主导的牛市中,大多数市场参与者并未分享到流动性红利。相反,他们持有的山寨币种不断被比特币吸血,呈现持续下跌态势。这与轰轰烈烈的牛市宣传形成鲜明对比,让许多投资者感到心中苦涩难言。
以太坊作为公认的主流代币,其相对涨幅也远不及比特币。年内ETH/BTC汇率持续下滑,从0.053一路跌至最低0.032,直到近期才开始反弹。其他山寨币的表现就更加不堪。
然而,近期沉寂已久的山寨币市场似乎重新焕发活力。上周末,SOL、XRP、LTC和LINK等币种率先启动。Solana生态中去中心化交易所日均交易量突破60亿美元,XRP一度冲高至1.63美元。今日上午,以太坊更是强势突破3600美元,带动整个山寨币板块普涨,其中Defi板块24小时涨幅高达8.47%。
分析山寨币上涨原因,除了整体牛市带来的情绪利好外,华尔街机构的推动功不可没。ETF产品的申请和推出就是最直观的体现。
回顾本轮牛市开端,11支比特币现货ETF的批准引爆市场热潮。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加入推动了比特币的主流化进程,也大大降低了市场参与门槛。当时,比特币和以太坊现货ETF先后获批,市场开始猜测下一个能吸引华尔街眼球的代币会是谁。基于市值和资本考量,Solana曾被认为是呼声最高的候选。
今年6月底,一些资产管理公司开始向监管机构递交Solana ETF的申请文件。7月初,相关交易所也为这些潜在的Solana ETF提交了正式文件,将这波炒作推向高潮。
不过好景不长,监管机构的强硬态度很快让山寨币ETF降温。8月有消息称,相关交易所已将Solana ETF的申请从其网站移除,分析师认为通过无望。
然而时至今日,市场形势已发生巨大变化。11月下旬,某交易所提议在其平台上市和交易四种Solana相关ETF。这些ETF由不同机构发起,被归类为"基于商品的信托基金份额"。如果监管机构正式受理,最终审批截止日期预计在2025年8月初。
除了Solana,更多山寨币ETF也在筹备中。最近一个月,有投资公司向监管机构递交了XRP、Litecoin、HBAR等多个币种的现货ETF申请。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至少有一家机构正在尝试申请ADA或AVAX的ETF。
这些山寨币ETF的涌现引发了广泛讨论,远期可能的资金流入更是让市场沸腾。加密ETF的狂野时代是否真的即将到来?
从客观规律来看,加密货币获批现货ETF基本需满足两大隐性要求:一是未被监管机构明确定性为证券;二是需有先行指标证明市场稳定性和不可操纵性,典型特征是该代币可在美国主流商品交易所交易期货合约。以此标准衡量,目前除比特币和以太坊外,其他加密货币似乎都不完全符合条件。更为中心化的代币获批难度更大,尤其是Solana,不仅中心化程度高,还曾被监管机构明确列为证券。
尽管如此,市场对SOL、XRP等代币ETF的审批仍持乐观态度。一些ETF领域的分析师认为,这些山寨币ETF的审批时间可能会延长到2025年底,但Solana相关ETF有望在两年内获批。更乐观的观点认为,Solana ETF最快可能在明年年底前就获得批准。
这种乐观情绪背后有一定信息支撑,核心因素指向即将上任的新一届政府。新政府对加密领域的承诺正在逐步兑现,监管环境的变化给予了加密货币产业更强的信心。
从行业内部监管来看,主要监管机构将迎来换血。现任监管负责人将于2025年1月20日离职,这为近年来的严格监管按下了暂停键。在其任期内,监管机构对多家加密相关企业采取了执法行动,完成了数千起案件,追缴了约210亿美元罚款,被视为加密行业的反对者。
虽然下一任监管负责人人选尚未确定,但有消息称前监管委员可能接任。在加密资产性质争议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也有传言称新政府希望扩大商品期货监管机构的权力,加强其对数字资产的监管权。若此举实现,加密资产被认定为证券的可能性或将降低。
从更广阔的外部环境来看,新一届政府可谓加密货币支持者的集聚地。在已知的内阁人选中,除了一些市场熟知的名字外,多位重要成员都是加密支持者,其中多人实际持有加密货币,有人更是比特币的超级粉丝,持有数亿美元比特币,其公司还为某稳定币提供多年托管服务。
显然,新一届政府的组成与此前大不相同。由于高层多为支持者,对加密货币的监管必然会趋于宽松。若在本届政府任期内能够搭建完整的加密资产监管框架,未来产业的监管导向也会更加明确。
除了监管方面,新政府旗下企业也早已瞄准了商机。近期动作频频,致力于通过投融资拓展加密产业版图。有消息称,其旗下公司正与某交易所洽谈收购加密货币交易所事宜。不久前,该公司还提交了一份加密货币支付服务申请,计划涉足加密支付领域。这些企业动向从侧面反映出新政府对加密领域的积极态度。
正是基于以上因素,市场对山寨币ETF重新燃起希望。随着监管换血,围绕山寨币的证券争议有望停歇,为ETF的实现奠定了初步基础。
另一方面,即便山寨币ETF前景难料,传统金融机构也不愿放弃这个超过3万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它们正在围绕加密资产构建新的投资产品和衍生工具,以便利投资者将加密资产纳入投资组合。
一家加密指数提供商的负责人表示,主流投资者会通过现货比特币ETF建立直接敞口,也会通过其他产品来定制对该资产类别的敞口。目前最受欢迎的产品包括与加密货币挂钩并赚取收益的商品期货相关产品,以及通过期权提供下行保护的产品。该公司正计划推出某交易所的比特币指数期权。
某投资顾问公司的首席投资官也提到,正考虑在其管理的ETF模型投资组合中增加比特币敞口。
总的来说,尽管当前监管环境下山寨币ETF难以立即实现,但从长期来看,随着监管放松和投资者兴趣增加,出于市场竞争考虑,金融机构深入研究加密资产将成为必然趋势。在产品端,机构将不再局限于比特币和以太坊,加密资产的产品化与标准化将进一步加强,衍生品可能迎来爆发,旨在为投资者入场扫清障碍。可以预见,未来投资者将有更多方式投资加密货币相关产品。
除了新产品,现有ETF也将受益于这一趋势。以以太坊现货ETF为例,长期以来其资金流入一直弱于比特币。截至11月27日,以太坊现货ETF资金净流入约2.4亿美元,而比特币现货ETF净流入高达303.84亿美元,差距悬殊。
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以太坊在价值稳定性和市场定位上本就与比特币有所不同。更关键的是,其核心的质押功能被监管否决,大大削弱了投资者的兴趣。从成本角度看,直接持有ETH可获得约3.5%的质押收益,而持有机构ETF不仅无法获得这笔无风险收益,还要额外支付0.15%到2.5%不等的管理费。
但随着监管层更替,以太坊现货ETF或许能与质押功能重新结合。毕竟此前坚决反对质押的监管态度已有所松动,欧洲市场也已有先例。近期一家欧洲ETP发行商宣布为其以太坊核心产品添加质押功能。
当然,ETF虽然前景广阔,但实际资金流入仍有待观察。即便是以太坊对传统资本的吸引力也十分有限,某机构旗下的Solana Trust资产总额仅7000万美元,山寨币的投资吸引力似乎不如预期乐观。受此影响,某大型资管机构的数字资产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对比特币和以太坊以外的其他加密产品兴趣不大。
无论后续审批如何进展,围绕山寨币ETF的炒作已经开启。对于长期低迷的山寨币市场而言,这无疑是一剂及时的强心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