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SEC诉Green United案:加密矿机认定证券的里程碑判决
美国SEC对加密公司Green United LLC的里程碑诉讼
2023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加密公司Green United LLC发起了一场重要诉讼,指控其通过销售"Green Boxes"加密货币矿机实施大规模欺诈,涉案金额达1800万美元。SEC要求永久禁止被告参与相关证券交易及业务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并禁止特定人员参与未注册的证券发行。
2024年9月23日,法官Ann Marie McIff Allen作出判决,认定Green Boxes与托管协议构成证券,被告通过虚假陈述制造投资回报假象。这场骗局的核心在于构建了一个看似完美的投资陷阱:投资者支付3000美元购买矿机后,被告承诺每月可获得100美元收益,年化回报率高达40%-100%。然而,事实上Green United并未将矿机用于实际挖矿,而是通过购买未挖矿的"GREEN"通证伪装成收益,这些通证最终因缺乏二级市场流动性而失去价值。
Green United的商业模式具有极强的迷惑性:以硬件销售为幌子,通过托管协议将投资者深度绑定。根据协议,公司宣称将"完成所有工作"以实现预期回报,这种"承诺+控制"的模式成为案件争议的核心。法院最终认定矿机销售与托管协议结合构成证券交易,符合1946年Howey案的投资合同定义。这一判决不仅推翻了被告的抗辩,还明确将加密矿机纳入证券监管范畴。
争议焦点:矿机交易为何被认定为证券?
Howey测试的适用
Howey案确立的投资合同四要素包括:投入资金、共同事业、期望利润、利润来自他人努力。Green United的辩护核心在于强调矿机作为"终端用户自用商品"的属性,主张托管协议中的收益承诺属于商业激励而非证券发行。然而,法官Allen通过穿透式审查,认定控制权与收益来源的关联性已突破商品交易范畴,最终将矿机交易纳入共同事业范畴。
法官的具体判断如下:
法律界的多元解读
尽管法院已作出判决,法律界对此案仍存在显著分歧。部分观点认为这是一种特定欺诈,指出SEC的指控针对的是Green United的虚假宣传与托管协议设计,并非否定矿机销售本身。
支持者认为,本案体现了Howey测试"实质重于形式"的核心要义——矿机虽为实物商品,但收益模式中发起人对系统的绝对控制权与利润的强关联性,已构成"共同事业"的实质特征。反对者则警示,若此逻辑成立,所有带有收益承诺的硬件销售都可能被认定为证券,导致法律适用边界模糊。
这种分歧反映了加密资产监管面临的深层挑战:如何在保护投资者与鼓励技术创新之间寻求平衡?未来需要通过司法判例进一步厘清标准,例如明确当商品销售附带收益承诺时,需同时满足"去中心化运营"和"风险共担"等条件,方可排除证券属性。
其他加密资产证券定性案例
Ripple案:法院根据Howey测试认定,面向机构投资者的XRP销售符合证券定义。Ripple通过宣传手册将XRP价值与自身发展绑定,构成对共同企业的资金投入,且利润预期依赖Ripple团队的技术开发与市场推广。
Terraform案:法院认定UST和LUNA符合证券定义,核心依据是"利润来自他人努力"标准。尽管UST采用算法稳定机制,但Terraform通过持续信息披露和创始人的公开站台,使投资者形成"利润源于Terra团队努力"的合理预期。
加密资产证券定性的未来展望
Green United案例通过托管协议将矿机收益异化为金融属性,使投资者实质参与的是依赖发起人操作的"共同事业",而非作为硬件的矿机本身。短期来看,该案对欺诈性包装加密项目的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威慑,有利于维护加密资产投资者的利益;从长期来看,本案有助于推动证券监管框架迭代。
随着加密资产与智能合约等新技术的出现,传统金融场景正发生巨大变化,简单套用Howey测试已不能满足监管需要。未来需要动态考虑项目的具体形式,平衡技术创新和依法监管的关系。加密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法律理性与技术逻辑的深度对话,加密资产证券定性的未来图景,正通过一个个案例逐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