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新加坡收紧Web3监管 加密企业面临新挑战与机遇
Web3行业在新加坡面临新的监管挑战
新加坡作为亚洲Web3领域的重要中心,长期以来凭借其零资本利得税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吸引了众多加密资产服务商和Web3创业者。然而,近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的数字代币服务监管新规征求意见稿,以及随后在2025年5月30日发布的新规回应文件,引发了业界对新加坡监管环境变化的广泛讨论。这些新政策将如何影响在新加坡运营的加密资产服务商,尤其是那些面向国际客户提供服务的企业?
监管政策的升级
新加坡早在2022年就通过了《金融服务与市场法案》,其中专门针对数字代币服务(DTS)制定了监管框架。这个框架涵盖了加密资产与法币兑换、加密资产转移支付以及加密资产托管服务等多个领域。然而,当时的法案并未严格限制新加坡注册企业为海外用户提供服务的行为。
到2024年10月,监管框架进一步细化。MAS在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即使是为海外客户提供加密服务的新加坡注册企业,也需要获得DTSP牌照。2025年5月的回应文件进一步确定了新监管方案的实施时间表,定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生效。这一系列举措表明,新加坡监管机构意在结束行业的野蛮生长时期,要求参与者严格遵守规则。
监管收紧的原因
新加坡此次监管收紧并非突然转变,而是其一贯实用主义政策的延续。作为最早开始监管加密行业的司法管辖区之一,新加坡采取了渐进式的监管方法,在给予行业发展空间的同时,不断完善和升级监管政策。
过去几年,新加坡的相对宽松政策虽然成功吸引了大量加密项目,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加密行业的正常发展,也损害了新加坡的国际声誉。MAS在2024年更新的《国家反恐融资战略》中,将DTS服务提供商的恐怖融资风险等级从"中低"提升至"中高",反映了监管机构对这些问题的严重关切。
新规的主要目标包括:淘汰容易被滥用的小型平台,留住资金实力雄厚、合规能力强的大型机构,同时吸引传统金融机构和用户安全进入Web3领域。这表明新加坡并非要驱逐加密行业,而是希望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避免成为非法活动的庇护所。
对行业主体的影响
新规对不同类型的加密资产服务商影响各不相同:
在新加坡本地办公、服务海外客户的非持牌机构需要尽快申请DTSP牌照,否则可能面临业务停摆。
对于在新加坡远程办公、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的个人,情况较为复杂。如果与海外注册公司签约,可能不会触发许可要求。但如果以个人身份(如KOL或项目顾问)提供服务,则可能需要申请许可。
仅在新加坡注册公司但实际运营在海外的机构,新规影响可能较小。但如果在新加坡有实质性经营活动,仍可能需要持有DTSP牌照。
面向新加坡本地客户提供服务的机构,早已需要持牌经营,新规主要是进一步规范了跨境服务。
应对策略
面对即将生效的新规,Web3机构和从业者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仔细评估自身业务模式,确定是否需要申请牌照。
如决定留在新加坡发展,应尽早着手准备DTSP牌照申请。
若合规成本过高,可考虑将业务迁移到其他监管环境更适合的地区。
结语
新加坡的加密监管新规虽然看似增加了行业的合规负担,但也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创造了条件。对于实力雄厚的大型机构来说,这可能是吸引更多资金进入加密市场的机会;而对于规模较小的机构和团队,及时调整策略、找准定位,同样可以在新的监管环境中找到发展机遇。新加坡仍然是亚洲乃至全球重要的Web3中心,其监管政策的变化值得业界持续关注和积极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