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退潮:加密项目治理范式的重构与挑战

robot
摘要生成中

基金会模式的困境与加密项目治理的未来

十一年前,以太坊基金会在瑞士成立,为加密项目的治理结构树立了早期典范。在随后的"万链齐发"时代,基金会几乎成为了Layer1项目的标准配置。去中心化、非营利、服务社区等理念一度被视为区块链项目治理的黄金标准。

然而,近期一篇关于加密货币基金会时代终结的文章重新引发了业界对基金会模式的反思。这种理想化结构在现实中面临的挑战逐渐显露,基金会的光环正在迅速褪去。

基金会退场倒计时?公司制崛起与加密治理范式重构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基金会模式的失控案例

理想中的基金会应该是项目初创阶段与自治治理之间的关键纽带。但随着许多项目进入成熟期和规模化阶段,这种机制开始显现出结构性问题。内部矛盾、资源分配不当、社区参与感降低等问题逐渐浮现,越来越多的项目基金会在实际运作中出现治理失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

一些知名项目的基金会就曾遭遇严重的治理危机。有的基金会在未经DAO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划拨大量代币,引发社区强烈反对;有的因不当的代币操作导致清算和币价暴跌,最终不得不将国库交由DAO接管;还有的因高位出售代币、运营效率低下等问题频遭诟病。

在权力结构方面,早期的某些项目因基金会与创始团队之间的权力争斗陷入长期内耗,不仅延误了发币进程,还引发了投资者诉讼。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一些项目中,基金会被指控边缘化创始人,并在关键事务上缺乏积极作为。

这些案例表明,当前部分基金会面临着治理流程不透明、权力结构模糊、资金管理与风险控制薄弱,以及社区参与和反馈机制不足等问题。在监管环境逐渐友善和行业快速变化的背景下,基金会的角色定位与治理模式是否需要重新审视和升级?

基金会退场倒计时?公司制崛起与加密治理范式重构

隐藏的利益网络与代币表现

在加密项目的实际运营中,基金会与开发团队的角色分工逐渐形成了一套结构范式:基金会负责治理协调、资金管理与生态资助,而技术开发则通常由独立的开发团队承担。然而,这背后或许也存在着越来越多利益交织的复杂现实。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一些北美项目背后,已形成一个由律师、传统合规顾问构成的专业化基金会"架构输出集团"。他们为项目提供标准化的"开发团队+基金会"模板,帮助其合规发币、设计治理架构,并深度参与诸如空投规则、生态基金投向、做市合作等关键事项。

然而,这些董事通常并非项目原生成员,而是以高额年薪挂名担任基金会要职,在没有深度参与产品建设的前提下却握有实质性的"合规否决权",甚至对关键资源流向产生影响。

通过对近期基金会活跃度较高的一批公链项目代币表现的统计发现,多数项目在过去三个月和一年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尽管这一走势也受到整体市场行情的影响,但仍值得关注。

基金会退场倒计时?公司制崛起与加密治理范式重构

公司制模式的崛起与治理范式的重构

据业内消息,已有多家市值排名靠前的项目计划在今年下半年撤销基金会架构,直接并入开发团队。作为加密项目的两种主流组织形式,基金会与公司制架构各有侧重:基金会强调非营利、去中心化与生态治理,而公司制则以效率与增长为导向,追求业务发展和市值增长。

一些投资机构也表示,开发公司模式能够更精准调动资源、吸引人才并快速响应变化。随着加密项目上市潮升温、币股联动加剧,公司主导的治理结构似乎更具优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基金会的退出是否已经进入倒计时?加密项目治理范式的重构或许正在悄然展开。未来,项目方需要在效率、合规与去中心化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以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复杂的监管环境。

基金会退场倒计时?公司制崛起与加密治理范式重构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数据酸菜鱼vip
· 07-11 04:50
基金会就是个大号钱包
回复0
熊市避险大师vip
· 07-09 03:20
上车的都是韭菜罢了
回复0
Meme币操盘手vip
· 07-09 03:17
情绪信号显示出去中心化的巅峰 cope rn... 是时候淡化基础叙事了
查看原文回复0
薛定谔的老鼠仓vip
· 07-09 02:58
最终没跑儿 这饮料喝的算命中
回复0
梯子上的工具人vip
· 07-09 02:55
基金会不如公司赚钱嘛
回复0
空投猎人007vip
· 07-09 02:51
早就说基金会不行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