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代币化黄金:链上避险资产的新范式与主流项目解析
代币化黄金:重塑避险资产的链上新范式
一、新周期下的避险需求回归
2025年开年以来,全球地缘冲突频发、通胀压力持续、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避险资产需求再度升温。作为传统"安全资产",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突破每盎司3000美元大关,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与此同时,随着区块链技术与传统资产融合加速,"代币化黄金"成为金融创新的新风口。它不仅保留了黄金的保值属性,还具备链上资产的流动性、可组合性与智能合约交互能力。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机构乃至主权基金,开始将代币化黄金纳入配置视野。
二、黄金:数字时代仍不可替代的"硬通货"
尽管人类已进入高度数字化的金融时代,各类金融资产不断涌现,但黄金凭借其独特的历史底蕴、价值稳定性以及跨主权货币属性,始终维持着"终极储值资产"的地位。黄金之所以被称为"硬通货",不仅因为其天然稀缺性和物理不可伪造性,更因为它背后承载的是人类社会数千年的长期共识,而非特定国家或组织的信用背书。在任何主权货币可能贬值、法币体系可能崩塌、全球信用风险累积的宏观周期中,黄金始终被视为最后一道防线。
近年来,地缘政治摩擦、美债违约风险、全球通胀顽固化等多重因素叠加,让黄金重新站上3000美元/盎司的重要关口,引发新一轮全球资产配置逻辑转向。央行的行为最能直观反映这一趋势。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过去五年全球央行持续增持黄金,尤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非西方国家"表现积极。2023年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突破1100吨,创下历史新高。这一轮黄金回流本质上并非短期战术操作,而是出于战略资产安全、主权货币多极化以及美元体系稳定性下降的深层考虑。
更具结构性意义的是,黄金的避险价值正重新获得全球资本市场的认可。相比美元国债等信用资产,黄金不依赖于发行方的偿付能力,不存在违约或重组风险,因此在全球负债高企、财政赤字持续扩大的背景下,黄金的"无对手风险"属性尤为突出。包括主权财富基金、养老基金、商业银行等大型机构,纷纷提升黄金配置比重,用以对冲全球经济系统性风险。这种行为正在改变黄金传统的"反周期+防守型"角色,使其更具"结构性中性资产"的长远定位。
值得注意的是,黄金作为储值资产,与比特币这一"数字黄金"在定位上存在相互补充而非绝对替代关系。比特币的波动率远高于黄金,不具备足够的短期价格稳定性,且在宏观政策不确定性较高的环境中,更倾向于被视为风险资产而非避险资产。而黄金凭借其庞大的现货市场、成熟的金融衍生品体系、以及央行层面的广泛接受度,依然保持着抗周期、低波动、高认同的三重优势。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黄金在构建全球投资组合时依然是最为重要的风险对冲因子之一,具有无法替代的底层"金融中性"地位。
三、代币化黄金:链上资产的黄金表达
代币化黄金本质上是一种将黄金资产在区块链网络中以加密资产形式映射出来的技术与金融实践。它将实物黄金的所有权或价值通过智能合约映射为链上的代币,使黄金不再局限于金库、仓储单和银行系统的静态记录,而是能够以标准化、可编程的形式在链上自由流通与组合。代币化黄金不是一种新型金融资产的创造,而是一种将传统大宗商品以数字形式注入新金融系统的重构方式。它将黄金这种跨历史周期的硬通货嵌入到区块链所代表的"去中介化金融操作系统"之中,催生出一种全新的价值承载结构。
从微观机制上看,代币化黄金的生成通常依赖两种路径:一种是"100%实物抵押+链上发行"的托管模式,另一种是"程序化映射+可验证资产凭证"的协议模式。前者如Tether Gold与PAX Gold,其背后均有实物黄金托管机构,确保每一个代币都与一定数量的实物黄金一一对应,并定期进行审计与链下报告。后者如Cache Gold、Digital Gold Token等项目,尝试通过可编程资产凭证与黄金批次编号绑定,增强代币的可验证性与流通性。不论采用何种路径,其核心目标都是构建一种黄金在链上可信表示、流动与结算的机制,从而实现黄金资产的实时可转移、可细分、可组合,打破传统黄金市场碎片化、门槛高、流动性低的顽疾。
代币化黄金的最大价值不只是技术表达的进步,而是其对黄金市场功能性的根本性改造。在传统黄金市场中,实物黄金的交易通常伴随高昂的运输、保险与存储成本,纸黄金与ETF则又缺乏真正的所有权与链上可组合性。代币化黄金则试图通过链上原生资产形式,提供可拆分、可实时结算、可跨境流动的黄金新形态,使得黄金这一"静态资产"被转化为"高流动性+高透明度"的动态金融工具。这一特性极大拓宽了黄金在DeFi和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可用场景,使其不仅能够作为价值储备存在,还可以参与抵押借贷、杠杆交易、收益农业乃至跨境清结算等多层次金融活动。
更进一步,代币化黄金正在推动黄金市场从中心化基础设施向去中心化基础设施的转移。过去黄金的价值流转严重依赖伦敦金银市场协会、清算银行、金库托管机构等传统中心化节点,信息不对称、跨境延迟和成本高企等问题层出不穷。而代币化黄金以链上智能合约为载体,构建了一套无需许可、无需信任中介的黄金资产发行与流通体系,将传统黄金的确权、结算、托管等环节透明化并高效化,大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得零售用户与开发者亦能平等接入全球黄金流动性网络。
四、主流代币化黄金项目分析与比较
在当前的加密金融生态中,代币化黄金作为连接传统贵金属市场与新兴链上资产体系的桥梁,已经诞生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这些项目从技术架构、托管机制、合规路径、用户体验等多个维度展开探索,逐步构建起一套"链上黄金"的市场原型。尽管它们在核心逻辑上都遵循"实物黄金抵押+链上映射"的基本原则,但具体实现路径和侧重点却各有不同,体现出代币化黄金赛道当前仍处于竞争和标准未定的阶段。
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代币化黄金项目包括:Tether Gold、PAX Gold、Cache Gold、Perth Mint Gold Token以及Aurus Gold等。其中Tether Gold和PAX Gold可被视为当前行业的双雄,不仅在市值和流动性上领先于其他项目,更凭借成熟的托管体系、较高的透明度和较强的品牌背书,在用户信任和交易所支持度上占据优势地位。
Tether Gold由稳定币龙头Tether推出,其最大特点是与伦敦金市场的标准金条一一锚定,每枚XAUT对应1盎司托管于瑞士的实物黄金。该项目依托Tether背后的Bitfinex生态体系,在流动性、交易渠道和稳定性方面具备先发优势。然而,Tether Gold在披露和透明度上相对保守,用户无法直接在链上查看每个代币与具体金条编号的绑定信息,这种黑箱式的资产托管方式在去中心化要求较高的加密社区中存在争议。此外,XAUT的合规布局仍主要面向国际离岸用户,对于希望通过正规金融管道投资代币化黄金的投资者而言,准入门槛仍然较高。
与之相比,PAX Gold由美国持牌金融科技公司Paxos推出,在合规性和资产透明度上走得更远。每一枚PAXG同样代表1盎司伦敦标准黄金,并且通过可验证的金条序列号与托管数据,为用户提供链上可查询的资产对应信息。更重要的是,Paxos作为纽约金融服务局监管下的信托公司,其黄金资产托管和发行机制受到监管审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PAXG的合规背书。该项目也积极拓展DeFi兼容性,目前已在多个DeFi协议中实现整合,使得PAXG可以作为抵押物参与借贷与流动性挖矿,从而在链上释放黄金资产的复合价值。
Cache Gold则代表了代币化黄金更偏向去中心化和可验证资产凭证的另一类尝试。该项目采用"Token Wrapper + 金条编号注册"系统,每个CGT代表1克实物黄金,并与独立托管仓库的黄金批次编号绑定。其最大特色是链上与链下的强绑定机制,即每笔黄金抵押都必须生成对应的Proof of Reserve,并通过区块链记录批次信息和流动状态。这种机制使得用户能够更加透明地追踪代币背后的实物资产,但同时也使得项目在托管效率和流动性组织方面面临挑战,尚未能大规模推广到主流DeFi场景之中。
Perth Mint Gold Token则是澳大利亚国有贵金属铸币机构Perth Mint推出的官方代币化黄金产品。该项目背后黄金资产由澳大利亚政府担保,并托管于国家级金库,理论上是代币化黄金中信用最强的项目之一。然而由于其在加密货币市场中的参与度较低、交易对稀缺、缺乏DeFi兼容性,导致该项目虽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和官方背书,但在市场流动性和用户普及度方面远落后于Tether Gold与PAX Gold。
还有一些创新型项目如Aurus Gold和Meld Gold,尝试通过多元化托管人、NFT包装、跨链发行等方式,构建代币化黄金的新范式。例如Aurus Gold采用多铸币厂联合发行、与多个交易所和钱包集成的模式,以增强黄金代币的抗中心化依赖能力,并引入NFT作为黄金包裹凭证,为资产管理提供灵活性。这类项目在理念上更加贴近Web3原生资产体系,但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建立起广泛的市场共识。
整体来看,当前代币化黄金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格局:一方面是以Tether Gold与PAX Gold为代表的"中心化+高信任"型项目,凭借大机构背书、成熟托管结构和交易所接入优势迅速占据主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是以Cache Gold、Aurus Gold等为代表的"去中心化+可验证"型项目,强调资产透明性与链上自治,但在实际使用中仍受限于市场接受度、托管协同效率与DeFi整合程度。两者之间的竞争也正反映出整个加密金融生态在"信任门槛"与"技术理想"之间的持续博弈。
从行业演化趋势来看,未来的代币化黄金标准很可能将朝着"合规性、可验证性、可组合性、跨链能力"四个方向融合演进。一方面,只有在强监管环境中建立透明托管体系、通过审计与链上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