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是 Gate 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
真正的成长,不是顺风顺水,而是在市场低迷时依然坚定前行。我们或许能预判牛熊市的大致节奏,但绝无法精准预测它们何时到来。特别是在熊市周期,才真正考验一家交易所的实力。
Gate 今天发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报告。作为内部人,看到这些数据我也挺惊喜的——用户规模突破3000万,现货交易量逆势环比增长14%,成为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平台,并且登顶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约交易量屡创新高,全球化战略稳步推进。
更重要的是,稳健并不等于守成,而是在面临严峻市场的同时,还能持续创造新的增长空间。
欢迎阅读完整报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Circle IPO解析:低利润背后的高增长潜力与监管博弈
Circle IPO解读:低净利率背后的增长潜力
Circle选择在行业加速出清阶段上市,背后隐藏着一个看似矛盾却又充满想象力的故事——净利率持续下滑,却依然蕴藏巨大的增长潜力。一方面,它拥有高透明度、强监管合规性和稳定的储备收入;另一方面,其盈利能力却显得出奇地"温和",2024年净利率仅为9.3%。这种表面上的"低效",并非源于商业模式的失败,反而揭示了一个更深层的增长逻辑:在高利率红利逐步消退、分销成本结构复杂的背景下,Circle正在构建一个高度可扩展、合规先行的稳定币基础设施,而其利润被战略性地"再投资"于市占率提升与监管筹码之中。
七年上市长跑:一部加密监管进化史
三次资本化尝试的范式迁移(2018-2025)
Circle的上市征程堪称加密企业与监管框架动态博弈的活标本。2018年首次IPO试探时,美国证监会对加密货币属性认定模糊。公司通过收购交易所形成"支付+交易"双轮驱动,获得多家机构1.1亿美元融资,但监管质疑和熊市冲击导致估值暴跌75%,暴露出早期加密企业商业模式的脆弱性。
2021年SPAC尝试映射出监管套利思维的局限。SEC对稳定币会计处理的质询直击要害,要求证明USDC不应被归类为证券。这一挑战导致交易流产,却推动公司完成关键转型:剥离非核心资产,确立"稳定币即服务"的战略主轴。
2025年IPO选择标志着加密企业资本化路径的成熟。纽交所上市需满足全套披露要求和内控审计。S-1文件首次详细披露了储备金管理机制:约320亿美元资产中,85%通过BlackRock的Circle Reserve Fund配置于隔夜逆回购协议,15%存放于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这种透明化操作构建了与传统货币市场基金的等效监管框架。
与某交易平台的合作:从生态共建到关系微妙
早期,双方通过Centre联盟联手合作。2018年Centre联盟成立时,某交易平台持有50%的股权,通过"技术输出换流量入口"的模式快速打开市场。2023年,Circle以2.1亿美元股票收购Centre Consortium剩余50%股权,USDC分成协议也做了重新约定。
现行分成协议为动态博弈的条款。双方基于USDC储备收入按一定比例分成,分成比例与某交易平台供应的USDC量相关。2024年该平台持有USDC总流通量的约20%,却凭此拿走了约55%的储备收入,为Circle埋下隐患:当USDC在该平台生态外扩张时,边际成本将呈非线性上升。
USDC储备管理以及股权与持股结构
储备金分层管理
USDC的储备管理呈现明显的"流动性分层"特征:
自2023年起,USDC储备仅限于银行账户中的现金余额和Circle储备基金,其资产组合主要包括剩余期限不超过三个月的美国国债证券、隔夜美国国债回购协议。资产组合的美元加权平均到期日不超过60天、美元加权平均存续期不超过120天。
股权分类及分层治理
Circle上市后将采用三层股权结构:
该股权结构旨在平衡公开市场融资与企业长期战略的稳定性,同时保障高管团队对关键决策的控制权。
高管及机构持股分布
高管团队拥有大量股份,多家知名风投和机构投资者均持有5%以上的股权,这些机构累计持有超过1.3亿股。50亿估值的IPO能为他们带来显著回报。
盈利模式与收益拆解
收益模式与运营指标
收入增长与利润收缩的悖论(2022-2024)
Circle的财务结构已逐步向传统金融机构靠拢,但高度依赖美债利差与交易规模的营收结构意味着利率下行或USDC增速放缓将直接冲击其利润表现。
低净利率背后的增长潜力
尽管净利率持续承压,但业务模式和财务数据中仍隐藏多重增长动力:
风险——稳定币市场剧变
机构关系网不再是坚固护城河
稳定币法案进展的双向冲击
思考总结——破局者的战略窗口
核心优势:合规时代的市场卡位
增长飞轮:利率周期与规模经济的博弈
Circle的低净利率表象下,实质是其在战略扩张期主动选择的"以利润换规模"策略。当USDC流通量突破800亿美元、RWA资产管理规模以及跨境支付渗透率实现突破时,其估值逻辑将发生质变——从"稳定币发行商"进化为"数字美元基础设施运营商"。这需要投资者以3-5年周期视角,重估其网络效应带来的垄断溢价。在传统金融与加密经济的历史性交汇点上,Circle的IPO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里程碑,更是整个行业价值重估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