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观点任务# 第一期精彩啓程!調研 Palio (PAL) 項目,在Gate廣場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300 PAL!
💰️ 選取15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20 PAL!
👉 參與方式:
1. 調研$PA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
2. 帶上$PAL交易連結。
3. 推廣$PAL生態周系列活動:
爲慶祝PAL上線Gate交易,平台特推出HODLer Airdrop、CandyDrop、VIP Airdrop、Alpha及餘幣寶等多項PAL專屬活動,回饋廣大用戶。請在帖文中積極宣傳本次系列活動,詳情: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976
建議項目調研的主題:
🔹 Palio 是什麼?
🔹 $PA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 如何參與 $PAL生態周系列活動?
您可以選擇以上一個或多個方向發表看法,也可以跳出框架,分享主題以外的獨到見解。
注意:帖子不得包含除 #Gate观点任务# 和 #PAL# 之外的其他標籤,並確保你的帖子至少有 60 字,並獲得至少 3 個點讚,否則將無法獲得獎勵。
⚠️ 重復內容的帖子將不會被選取,請分享屬於你獨特的觀點。
⏰ 活動時間:截止至 2025年7月11日 24:00(UTC+8)
加密資產洗錢新手法:20億元案件揭示犯罪趨勢與監管變化
加密資產犯罪新趨勢與監管變化
近年來,隨着加密資產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犯罪分子對各國監管規則的深入了解,利用加密資產進行洗錢的手法也在不斷升級。這不僅對各國的金融秩序造成了影響,還導致了外匯流失和網路新型犯罪數量激增等問題。
最近,一起涉及利用加密資產洗錢20億元、向境外出售我國公民個人信息的案件引起了廣泛關注。這起案件涉及北京、上海等15個省市,犯罪手段極其隱蔽且多樣化。
案件詳情
非法販賣公民個人信息
犯罪嫌疑人閆某某在境外利用即時通訊工具組建多個社交羣組,在羣內大量售賣我國公民的個人信息。這些信息主要包括身分證號、手機號和家庭住址等能夠特定到個人的數據。據統計,累計販賣的公民個人信息高達上億條。
調查發現,大多數買家可能是境外機構或個人。這些流向境外的個人信息可能被用於定制化詐騙、誘導網路賭博等犯罪活動。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大量且豐富的個人信息還可能被境外專業機構用於分析我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狀況,甚至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
利用加密貨幣洗錢
在調查過程中,執法機關發現閆某某選擇僅接受加密資產交易的方式來出售個人信息。這一發現進而牽出了另一名嫌疑人林某某,他被認定爲專業利用加密資產進行洗錢的犯罪分子。
林某某控制的加密資產帳戶顯示以下特徵:
調查顯示,林某某是某境外人員控制的洗錢網路的下線。他與5名同夥在一年時間內共洗錢約20億元,團夥獲利200餘萬元。
加密資產犯罪新趨勢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數據,2023年金融犯罪案件數量雖有所下降,但仍處於高位。加密資產相關犯罪呈現出新的趨勢:犯罪數量減少,但涉案金額急劇增加。犯罪類型也逐漸向洗錢、非法買賣外匯等領域轉移。
監管重點轉向
隨着加密資產市場的發展,監管機構的關注點也在調整。目前,監管趨勢主要轉向以反洗錢和外匯管制爲目的。涉及大宗跨境資金結算的經濟、金融犯罪成爲重點打擊對象,主要包括洗錢罪、賭博相關罪名、非法經營罪(非法買賣外匯、非法資金出境)和詐騙罪(電信詐騙)等。
對個人"炒幣"態度變化
從此案的調查過程可以看出,執法機關對個人"炒幣"等行爲的容忍度似乎有所提高。雖然調查中發現了大量境內公民參與加密資產交易的信息,但目前並未見到相關處罰的報道。這可能表明,當前監管的重點並不在個人持有和交易加密資產上。
結語
總的來說,嚴厲打擊大規模加密資產洗錢及相關上遊犯罪是近期全球加密資產監管的主要趨勢。雖然加密資產爲跨境資金流動提供了便利,但隨着鏈上數據分析技術的進步,加密資產的"匿名性"已大大降低。對於類似案件中的洗錢行爲,執法機關追查和取證只是時間和技術成本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