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比特幣重新崛起 以太坊步履維艱 回歸原點尋創新
以太坊的頹勢與比特幣的重新崛起
近期,以太坊的表現引發了不少質疑聲音。雖然比特幣屢創新高,但以太坊距離2021年的最高點仍有相當差距。盡管最近以太坊價格有所漲,但許多人仍在思考:以太坊究竟怎麼了?爲何在這輪週期中無法跟上比特幣的步伐?
以太坊是否真的江河日下,難以再現昔日輝煌?加密貨幣行業的下一波創新浪潮還會發生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中嗎?
讓我們回到加密貨幣行業的起點——比特幣,重新審視以太坊和整個行業,並探討加密貨幣行業重煥活力的可能路徑。
一、突破以太坊思維定式
首先,我們不能全盤否定以太坊的價值。
以太坊及其智能合約理念確實爲加密貨幣行業開闢了新天地。在以太坊出現之前,大多數加密項目都只是對比特幣的拙劣模仿,簡單修改幾個參數就號稱更快、更大或更私密的比特幣。
以太坊誕生後,行業又進入了模仿以太坊的浪潮。2015年至今,不計其數的所謂公鏈項目紛紛湧現,聲稱自己是更快、更高效的以太坊。各公鏈生態也基本照搬以太坊模式,無非是DeFi、GameFi、Layer等概念的重復。
如今,散戶對各種花哨概念已經麻木,轉而追逐最簡單粗暴的Meme幣。雖然大家都知道這不長久,但至少還能博一把。
整個行業似乎陷入了創新乏力、共識渙散的困境,彌漫着末日般的氣息。
加密貨幣行業還有未來嗎?
回頭看看比特幣,唯獨它依然一騎絕塵、屢創新高,似乎完全不受這些影響!
或許整個行業陷入"以太坊思維定式"太久,以至於我們忽視了比特幣的價值。畢竟,以太坊本就源於對比特幣的一種解讀,但行業卻把以太坊模式奉爲圭臬。
如果要找到以太坊的問題所在,以及行業新的創新機會,我們必須回到比特幣,重新理解它,就像以太坊誕生之初那樣!
讓我們暫時跳出以太坊的思維框架,重新審視比特幣。
二、機械共識與社會共識
討論公鏈時,共識機制是繞不開的話題。
公鏈的本質是依靠機械共識來不斷凝聚社會共識的去中心化系統。機械共識是指人人可以公平參與的共識機制,如工作量證明(PoW);社會共識則體現爲生態系統、影響力、鏈上應用、用戶數據等,最終反映在代幣價格上。
機械共識的參與者是公鏈的首要投入者、受益者和建設者。他們投入大量成本(如算力和能源)參與公鏈運作,因此最有動力推動生態發展。相比之下,應用開發者往往更爲流動,除非他們也成爲機械共識的參與者。
這解釋了爲什麼比特幣生態的早期推動者多來自礦工羣體,而以太坊上的許多頭部應用選擇另立門戶。
當一個公鏈的代幣價格開始疲軟,往往意味着社會共識減弱,而更深層原因是機械共識減弱或參與者離散。
三、比特幣與以太坊的共識機制對比
比特幣採用動態競爭模式的機械共識,而以太坊則是靜態固定收益模式。
比特幣礦工必須不斷投入算力和能源競爭出塊權,但每次只有一個節點成功。其他"陪跑"節點的投入構成了巨大的冗餘成本,這些成本附着在比特幣的價值中。因此,比特幣網路鑄造每枚比特幣的實際成本遠高於單一出塊節點的支出。
這種機制促使礦工持續參與算力競賽,直到獲得出塊權,從而不斷增強比特幣網路的共識。比特幣網路的實際共識成本遠超其當前總市值,這種巨大差距帶來了極強的共識安全性。
相比之下,以太坊的權益證明(PoS)機制是靜態固定收益模式。質押多少以太幣就能獲得相應的收益,目前穩定在5%左右。參與者無需競爭,只需計算收益即可參與利益分配,無需額外投入冗餘成本。
這種機制雖然減少了能源消耗,但也降低了以太坊網路的共識成本和價值。以太坊的共識上限可以通過質押率計算得出,而比特幣的共識幾乎是無上限的。
從熱力學角度看,比特幣的PoW機制使其更接近一個生命體系統。PoW機制讓無序的節點通過消耗算力和能源達成共識,形成秩序,創造了一個熵減系統。礦工提供的算力和能源猶如"負熵",支撐比特幣網路不斷成長壯大。
以太坊從PoW轉向PoS後,失去了持續吸收"負熵"的能力,就像一個切除消化系統卻未找到替代方案的生命體,雖然短期內實現了"瘦身",但長期來看可能難以避免衰退。
以太坊生態創新乏力、用戶增長停滯、代幣價格疲軟等社會共識指標的下滑,本質上是機械共識減弱的結果。PoS機制缺乏算力競爭和冗餘成本,無法通過外部輸入抵消系統內部的熵增趨勢,同時也容易導致富者恆富、階級固化,最終影響整個生態的創新活力。
這些因素共同導致以太坊在本輪週期中落後於比特幣,而下一輪週期很可能會拉開更大距離。其他模仿以太坊的公鏈項目也難逃頹勢。
四、重新挖掘比特幣的潛力
加密貨幣行業的下一波機遇很可能不在現有的以太坊模式中,而是需要回歸行業的原點——比特幣,從中尋找新的創新方向。
例如,比特幣的UTXO模型在處理交易時具有並發處理和獨立狀態變更的優勢,這一點甚至超過了以太坊。UTXO模型不需要統一的世界狀態樹來更新狀態,可以實現高效的並行處理。
這種並發處理和獨立狀態變更的能力不僅適用於比特幣交易,還可以擴展到其他需要獨立變更狀態和並發處理的領域,如預測市場、AI安全模型等。結合比特幣強大的共識安全性,這些特性爲創新提供了廣闊空間。
一些項目已經開始朝這個方向探索,如基於客戶端驗證和UTXO模型的BitVM方案,以及專注於"共享比特幣共識安全+UTXO並發狀態變更"的BEVM團隊等。
比特幣這個寶藏的開發和應用進度可能還不到1%。真正的範式創新不是簡單模仿,而是要抽象背後的原理。就像瓦特的蒸汽機並非直接引發工業革命,而是有人總結出背後的熱力學定律,從而引發了科學的範式革命。
如果中本聰是瓦特,比特幣是蒸汽機,那麼過去16年裏,大多數人都在制造各種功能不同的"蒸汽機",卻很少有人去思考和抽象比特幣所蘊含的科學原理。行業迫切需要更多人加入,共同推動比特幣範式革命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