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健,是 Gate 持續增長的核心動力。
真正的成長,不是順風順水,而是在市場低迷時依然堅定前行。我們或許能預判牛熊市的大致節奏,但絕無法精準預測它們何時到來。特別是在熊市週期,才真正考驗一家交易所的實力。
Gate 今天發布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報告。作爲內部人,看到這些數據我也挺驚喜的——用戶規模突破3000萬,現貨交易量逆勢環比增長14%,成爲前十交易所中唯一實現雙位數增長的平台,並且登頂全球第二大交易所;合約交易量屢創新高,全球化戰略穩步推進。
更重要的是,穩健並不等於守成,而是在面臨嚴峻市場的同時,還能持續創造新的增長空間。
歡迎閱讀完整報告: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117
以太坊定位轉型 從世界計算機到全球結算層
以太坊的戰略轉型:從"世界計算機"到"世界帳本"
不少人認爲Vitalik Buterin強調以太坊是"世界帳本"是一種全新的戰略調整,但實際上,這一轉型早在EIP-1559上線時就已經開始了。穩定幣在以太坊上50%的市場份額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爲金融結算層的地位。讓我們深入探討這一轉變:
EIP-1559:重新定義價值捕獲機制
EIP-1559的核心不是降低Gas費,而是重新定義了以太坊主網的價值捕獲機制。它確立了以太坊不再依賴交易量增加導致的gas消耗來捕獲價值的新模式。
在此之前,所有交易(包括DeFi、NFT和GameFi等)都集中在主網上,導致ETH Gas消耗巨大。數據顯示,2021年日均銷毀的ETH接近數千個。當時以太坊主網擁堵嚴重,Layer2在主網提交批次數據驗證時不得不參與Gas競爭,成本高昂且難以預測。
EIP-1559改變了這一遊戲規則:引入可預測的Base fee機制後,Layer2在主網上的批次提交成本變得穩定可控。這直接降低了Layer2的運營門檻,使更多Layer2僅依賴以太坊進行最終結算。
表面上看,EIP-1559爲Layer2提供了便利,但實際上它深層次地轉變了以太坊的價值捕獲邏輯:從依賴主網高頻交易的"消耗型增長"轉向依賴Layer2結算需求的"納稅型增長"。
這種轉變使以太坊的角色更像是一個中央結算系統,Layer2處理日常業務,但必須通過主網進行大額結算和確認。這正是"世界帳本"定位的典型特徵。
穩定幣:以太坊的安全性溢價
據數據平台統計,目前全球穩定幣總市值超過2,500億美元,以太坊佔據50%的份額。這一比例在EIP-1559上線後不降反升。以太坊之所以能如此吸引資本,關鍵在於其無可替代的安全性溢價。
具體而言,USDT在以太坊上沉澱了629.9億美元,USDC有381.5億美元。相比之下,其他公鏈上的穩定幣總量相形見絀。
穩定幣發行方選擇以太坊並非因爲其交易速度或成本優勢,而是看中了近千億美元ETH質押提供的經濟安全性。對管理大量資產的機構來說,這種安全性至關重要。
龐大的穩定幣資金沉澱形成了以太坊生態的自我強化增長飛輪:穩定幣規模越大,流動性越深,吸引更多DeFi協議選擇以太坊,進而產生更多穩定幣需求,吸引更多資本流入。
從這個角度看,穩定幣在以太坊上的大規模聚集,實際上是全球流動性用實際行動投票的結果,也是對其"世界帳本"定位的市場確認。
生態定位與挑戰
隨着以太坊主網專注於做"央行"級別的結算層,整個以太坊生態的戰略定位變得清晰:Layer2負責高頻交易,以太坊主網專注於最終結算,分工明確且高效。每筆從Layer2回到主網的結算都會繼續銷毀ETH,推動通縮效應。
然而,這種模式也帶來了新的挑戰。隨着用戶大量轉向Layer2,以太坊主網的日均銷毀量大幅減少,有時甚至不到幾百ETH。與此同時,一些Layer2平台處理大量交易並獲得可觀利潤,但向主網支付的"保護費"卻相對較少。
盡管如此,這一問題並不足以動搖以太坊作爲世界帳本的地位。穩定幣的大量沉澱、近千億美元的安全保障(28%供應量質押)以及全球最大的DeFi生態系統,都證明資本選擇的是以太坊的結算權威性,而非Layer2生態的交易繁榮。
結語
Vitalik Buterin強調"世界帳本"的定位,更像是對既成事實的官方確認。EIP-1559是歷史性的轉折點,標志着以太坊從"世界計算機"轉變爲"世界央行"。
如果未來的加密貨幣紅利來自鏈上DeFi基礎設施與傳統金融的融合,那麼以太坊作爲"世界央行"的定位將足以鞏固其地位,Layer2生態的繁榮與否並不是決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