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risss
vip
币龄1.2年
最高VIP等级0
用户暂无简介
心脉受损的表现:突然开始出现臭脸或面无表情,不自觉的走神儿,能听到周围人的声音,但是不进脑子,懒得回任何人的消息,耐心几乎为零。如果一句话太长,就不想说了。上一秒还兴致勃勃,下一秒突然沉默。同时做两件事,CPU会烧坏。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我不能长期爱人,而不被人爱!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这个世界的温柔,都来自于你的强大。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父母细思极恐的隐形霸凌:赋予孩子过高的责任和期待,用贬低式的语言激励孩子,情感上冷暴力以惩罚孩子,剥夺孩子的隐私甚至公开嘲笑,把坏情绪发泄给孩子或者和孩子诉苦,经常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纠正孩子,用牺牲感/道德感绑架孩子,对待孩子双重标准/随意改标准,双重束缚 (这样也不对,那样也不对)。霸凌孩子的第一个人往往就是父母。我们谈论霸凌时往往联想到校园暴力,却忽视了最隐秘也最致命的暴力父母无形霸凌,如同枷锁锁住了我们一生的幸福。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千万要保护好孩子的磁场和气运,这个不是迷信,孩子是讲磁场,身为父母你一定要懂得如何去保护他,也就是说这个孩子优秀或者不优秀,你不要逢人就提,不要总是去说孩子的事情,这样的话呢,对他的磁场和气运都不好。我们应该懂得让一个孩子自然的成长,让花成花,让树成树,天生我儿必有用,让我们一起敬待这个孩子的花开时节。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你以为是堕落其实是在变强的行为:沉默寡言、喜欢独处,看起来是封闭自己,其实是心理学上的“整合阶段”,整合向内沉淀过往经验。开始拒绝浅层关系,这不是冷漠而是你正在建立边界,你开始不再取悦别人,为自己而活。感到迷茫、没有方向,心理学上称之为“过渡性混乱”,它往往出现在重大成长前,旧模式正在瓦解,而新秩序还未确立,产生暂时性心理失衡。对曾经热爱的事物失去兴趣,这并不意味着迷失了自我,而是你的内在世界正在转变,旧的热情已经不再适配新的你。不再非黑即白,开始理解人性灰暗面,这是正在从理想化走向现实,学会如实地看待这个世界。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一旦你历练到不想说话、不想争辩、不想巴结,不想讨好任何人,那么你就是彻底的悟透了人性,看透了人生。丁元英在天道里头说的那段。店的老板多收他两次钱,他看见了笑一笑照给,一句话都不说。拉面店的老板笑着问他说有没有工作,人家埋头吃面理都不理,跟没听见一样。家里人骂他怨他,他也不顶嘴,听着、看着一声都不知。公园里看跳舞,位子被人抢走了,他连抢座位的那个人都懒得看一眼,扭头就走。别人评价说,这个人浑身都透着一股懒得跟你一般见识的劲儿,包容到了连道理都懒得和你讲。丁元英的前妻特别的直接,想跟他吵,没门儿,他根本就不接招。他为什么能这么佛系?因为他心里明白的很,而且他早就算过一笔账,吵架讲理,争对错,费口舌,费时间,费心情,吵得赢又怎么样,吵输了又怎么样,赢了伤和气,输了自己心情不开心,有这点功夫干啥不好?吵一架的成本比那点事儿大很多。想明白这些,其实遇到事儿不争不吵就是习惯,根本不用多想。老话说的好,明白人话少,话多的未必真明白。这句话说的特别对,真正明白的人,不会死气白咧的证明自己是对的,也不会低三下四的巴结任何人。如果你也活到了懒得和别人解释,懒得和别人吵架,懒得讨好谁,想自己清清静静的待着,那么别担心,不是你变冷漠了,而是你活明白了,是你看透了那些争争吵吵,人情世故没有什么意思,纯属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是消耗你自己。当你开始懂得把宝贵的时间精力花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的时候,你就成长了。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在一个精神衰退的社会里,人们会迷上骗子,宽恕那些流氓,憎恨说实话的人,崇拜恶贯满盈的人。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人际关系的核心目的不是让别人喜欢你,而是让你喜欢上自己。你能舒服尽情地做自己,真实而完整地展现自己。当你不再向外索取爱,爱反而会奔涌而来。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为什么大多数看似平淡的婚姻,却能够细水长流,而有些感情开始时轰轰烈烈,最后却一地鸡毛?能长期稳定维持下去的关系,不是靠很强烈的爱,很大量的付出,而是很少的攻击,很少的对抗,很少的强人所难,很多的接纳和允许。爱是如你所示,而非如我所愿。我爱你,不是因为你完美的符合了我的剧本,而是因为你在成为你自己的路上,那真实的光芒和偶尔的踉跄,都让我心生敬意与怜惜。爱是我看到了你的全部,并且选择站在你身边。能够长期稳定下去的关系,一定是减少磨损,增加允许。当关系中的刺被一根根收起,当接纳的土壤足够肥沃,爱才能够安心扎根,稳稳生长。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在生物学中,如果一个人身上没喷香水,你还能闻到她身上的体香,那证明你的基因选择了她。而在量子力学的领域中,如果对方足够想念你,那他就可以抵达你的梦境。
查看原文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想要财运好,那就少发火,老话讲和气生财,冲动就会散财。那从命运上来说,火大克金,脾气一上头,财气呢就会开始漏,再厚的家里人,他也经不住日日焦躁,心浮气躁。真正能聚财的人,都是懂得收住情绪的,越有能耐的人,越会笑着化解难题,所以,遇事沉着冷静,控制脾气,才能守住自己的口袋。那当然也不是什么情绪都让你憋着,人呢,总会遇到几个不讲理的,你该渡他们就得渡。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遇急事要缓,遇难事要变,遇大事要静,遇顺事要敛,遇烂事要远。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你们发现了吗?中国人对玩这个事情的理解,跟全世界好多国家都不太一样。在中国内玩好像成了奢侈品,压根不算生活里该有的东西。但你们再看看国外,这完全就是两回事了,咱们总爱跟玩相关的事情套上各种正经帽子。就比如你看下下棋吧,总得说锻炼思维。打个篮球,得强调强身健体。就连每年看一次春晚,本来想图个乐呵,结果看着看着还得被里面的节目给教育几句。可这些事情本来就是正儿八经该用来玩的,偏得从中搞出点收获来才行。咱们华人家长就非得管这个叫寓教于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主流价值观”里面,玩这个字听着不正经,好像是堕落的事情,上不了台面。好多人打心里觉得咱们压根就没有资格玩,但实际上呢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忘了,当你玩的开心的时候,真的不用愧疚。因为这种开心本来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在中国公司里,会做事的,叫员工;会做人的,叫领导;会做局的,叫老板。想真正成事的,都是不守规矩的人。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穷人变富的过程,就是从不相信任何人开始,你遇到的所有人和事儿都是骗局,整个世界就是一场骗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笨和蠢有什么区别?笨是认知水平暂时落后,但能听劝,可以通过努力来提升。而蠢则是自作聪明的半吊子,爱玩心眼,有点坏,但又坏的不高明,总把事情搞砸了之后还觉得自己很委屈。所以笨可以理解,但蠢不能原谅。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没有边界的好意等于自我献祭,你在用善良喂养吸血鬼。手机密码不等于爱的度量衡,敢保留30%神秘感。晚十点后消息免打扰,你的睡眠神圣不可侵。借钱的唯一标准,这笔钱白送也甘心。边界是带刺的玫瑰园,越线者必见血。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母鸡一年能产200颗蛋,它这么能干是因为被人类拿捏中了bug。它想孵小鸡儿,至少得凑够6颗鸡蛋,人类在它产下5颗蛋吃,给它拿走三四颗,留个一两颗,剥夺它的希望,又不让它绝望,这样它就得一直下蛋。如果母鸡说,我一年下300颗,能不能给它自由?不能!这样主人只会捡鸡蛋,捡的更频繁。如果母鸡彻底不产蛋了,行不行?也不行,这样它就会变成铁锅炖。所以母鸡这个局怎么破?是不是似曾相识?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看《长安的荔枝》电影,其实是中式的恐怖电影。里最震撼、最让人破防的一幕,就是以全国之力运来的一瓮荔枝,死了一大批人,累死了几百匹马,花光了数不尽的钱财,动员测试了无数劳动力,驿站和方案。最终这荔枝被摆在了贵妃寿宴的果盘上,贵妃的手刚刚要触碰到荔枝,结果却被晌鼓打断,轻轻抽了回来。这千里而来的荔枝,只是摆在那,她一口不吃,你觉得失望吗?讽刺吗?不能接受吗?这个过程你一直在等等荔枝的味道会如何?等贵妃品尝后的表情会有多惊艳?等圣人会如何龙颜大悦?等小人物会如何因荔枝的圆满而改变命运?但其实荔枝一口未尝,就是这部电影的整个核心。
我举个例子你就懂了。我上初中时,学校通知下周校领导要来检查,于是全体动员,提前一周搞卫生,尤其是校园卫生死角,平时没人管的楼道、绿化带都要打扫的一尘不染,连旧的垃圾桶都要搬走换新,避免不雅观,而且通知学生当天不得请假迟到,也不能在校园内随便乱晃,甚至部分教学楼、实验室还给临时封了,结果校领导来了甚至没下车,只看了一眼就去了下一个地点了。
它的本质,其实就是权力意志的漫不经心。过程是否荒诞,结局是否合理,味道是否被检验,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我一个念头奔袭千里,甚至这个念头都不是直接下达的命令,而是由下位者揣测出来的。贵妃为吃荔枝的这一瞬,为什么是整个悲剧的高潮?他不是拒绝,也不是表达不满,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到,那颗荔枝的背后是一场人命,加国力,加系统,疯狂运作的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什么是文明?就是不需要你传播,别人就主动会来拿用的。相反,逼着你传播的,都是垃圾。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 话题
    1/3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