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跨境支付通"业务正式启动。该服务让两地居民能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小额即时汇款,无需繁琐的银行手续。这一便利举措引发了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利用跨境支付通将虚拟货币在香港变现后转回内地?
跨境支付通是连接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和香港"转数快"系统的服务。它遵循两地的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要求,主要面向个人用户。北向汇款(香港至内地)仅限香港身份主体,南向汇款(内地至香港)仅限内地身份主体。
在额度方面,香港居民每日可向内地汇款最多1万港币,年度上限为20万港币。内地居民向香港汇款则遵循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便利化额度。
目前,内地六家主要银行和香港六家银行已开展此项业务。初期阶段不收取费用,未来可能扩展至个人对企业、企业对个人等多种应用场景。
在香港,虚拟货币出金主要有三种方式:
线下OTC商店:可直接兑换主流虚拟货币为港币,但转账不能使用内地银行账户。
持牌交易所:如某些知名交易平台允许虚拟货币买卖,但需要用户开户。纯内地居民身份无法在香港交易所开户。
证券公司:一些证券公司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但同样不接受纯内地居民开户。
对于没有香港工作签证或居住证明的内地居民,目前似乎只能通过OTC商店进行出金。
尽管跨境支付通为两地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汇款渠道,但将其用于虚拟货币出金存在法律风险。
首先,跨境支付通的北向转账要求由香港居民向内地居民转账。内地居民即使拥有香港银行卡,也难以使用"转数快"系统向内地银行卡转账。
其次,即使通过香港本地人中转资金,也不符合跨境支付通业务的适用场景。该业务主要用于留学缴费、公共事业缴费、就医、薪资发放等用途。
参与机构需遵守跨境资金结算管理规定,履行反洗钱等合规要求,并建立风险监测机制。虽然目前跨境支付通业务不审核交易背景,但从合规角度考虑,不建议将其用于虚拟货币出金和资金入境。
近期,一家知名证券公司在香港获准将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纳入证券交易牌照范围,引发市场热议。这表明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涉足虚拟货币领域,或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5k 热度
102k 热度
129k 热度
7k 热度
3k 热度
跨境支付通能否用于香港虚拟货币出金? 法律风险分析
跨境支付通业务能否用于虚拟货币出金?
近日,内地与香港之间的"跨境支付通"业务正式启动。该服务让两地居民能够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进行小额即时汇款,无需繁琐的银行手续。这一便利举措引发了一个问题:是否可以利用跨境支付通将虚拟货币在香港变现后转回内地?
跨境支付通简介
跨境支付通是连接内地"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和香港"转数快"系统的服务。它遵循两地的法律法规和金融监管要求,主要面向个人用户。北向汇款(香港至内地)仅限香港身份主体,南向汇款(内地至香港)仅限内地身份主体。
在额度方面,香港居民每日可向内地汇款最多1万港币,年度上限为20万港币。内地居民向香港汇款则遵循每年5万美元的购汇便利化额度。
目前,内地六家主要银行和香港六家银行已开展此项业务。初期阶段不收取费用,未来可能扩展至个人对企业、企业对个人等多种应用场景。
香港虚拟货币出金模式
在香港,虚拟货币出金主要有三种方式:
线下OTC商店:可直接兑换主流虚拟货币为港币,但转账不能使用内地银行账户。
持牌交易所:如某些知名交易平台允许虚拟货币买卖,但需要用户开户。纯内地居民身份无法在香港交易所开户。
证券公司:一些证券公司提供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但同样不接受纯内地居民开户。
对于没有香港工作签证或居住证明的内地居民,目前似乎只能通过OTC商店进行出金。
使用跨境支付通出金的法律风险
尽管跨境支付通为两地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汇款渠道,但将其用于虚拟货币出金存在法律风险。
首先,跨境支付通的北向转账要求由香港居民向内地居民转账。内地居民即使拥有香港银行卡,也难以使用"转数快"系统向内地银行卡转账。
其次,即使通过香港本地人中转资金,也不符合跨境支付通业务的适用场景。该业务主要用于留学缴费、公共事业缴费、就医、薪资发放等用途。
参与机构需遵守跨境资金结算管理规定,履行反洗钱等合规要求,并建立风险监测机制。虽然目前跨境支付通业务不审核交易背景,但从合规角度考虑,不建议将其用于虚拟货币出金和资金入境。
结语
近期,一家知名证券公司在香港获准将虚拟资产交易服务纳入证券交易牌照范围,引发市场热议。这表明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积极涉足虚拟货币领域,或将为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