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协议设计:从演进规律到去中心化实践

协议设计:原因与方法

协议演进的内在规律

互联网协议:交互的纽带

互联网是由各种协议组成的网络。有些协议简单明了,如HTTP的状态图;有些则复杂得多,如Maker协议的交互图。这些协议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形式化的交互系统,能促进复杂的群体行为。互联网协议的强大之处在于不仅能连接人与人之间的交互,还能与软件进行交互。软件具有高度适应性和高效性,能整合各种机制。因此,互联网协议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协议类型之一。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协议的演进:Web1 - Web2 - Web3

协议的演进可以在一个坐标图上展示,横轴代表去中心化程度,纵轴代表经济模型的明确程度。这个区分看似微妙,但影响重大。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Web1:去中心化 & 无明确经济模型

Web1时期的协议(如NNTP、IRC、SMTP和RSS)在价值流向、所有权、访问权限和支付机制等方面保持中立,没有明确的经济模型。这些协议易于理解,显示了Web1协议的易读性和清晰模板的重要性。然而,它们最终面临失败或变化,原因是缺乏特定功能无法与Web2竞争,以及在获取资金方面遇到困难。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Web2:中心化 & 明确的经济模型

Web2带来了一种趋势:中心化系统取代了去中心化协议。Web2解决了Web1协议的局限性,提供了特定功能。Web2协议完全由所有者控制,仅受商业策略和法律限制。在保持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实现明确的经济模型是不可能的,除非利用去中心化的共识、可验证计算和加密技术工具。

两个关键的中心化力量影响着协议:网络效应和切换成本。网络效应指随着系统规模扩大,权力也会积聚。切换成本是指用户转向其他系统所需的成本。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Web3:去中心化 & 明确的经济模型

Web3引入的去中心化组件改变了协议。利用加密和区块链技术可以减少对信任的依赖,同时明确经济学原理并支持去中心化。Web3提供了开放性、互操作性和开源的特点,具备明确的经济模型,并能在协议中整合资金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开发者,选择在去中心化且具备明确经济模型的系统上进行建设是最佳选择。Web3吸引了优秀的开发者,他们可以构建更大、更具野心的项目。Web3通过去中心化和明确的经济模型,提供了更具弹性和创新能力的空间。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Web3协议设计案例

案例背景与设计目标

以"Stable Horde"为基础,我们设计了一个名为"Unstable Confusion"的Web3协议。设计目标是建立一个去中心化、互操作的图像生成市场。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潜在机制设计

  1. 验证机制:可采用博弈论、密码学等方法确保推理准确性。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1. 定价策略:可在链上建立订单簿,或使用链上验证的计算资源代理度量。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1. 存储机制:可选择链上存储、专门的存储加密网络或链外存储。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1. 任务分配策略:可考虑工作者自选、协议分配或用户选择等方式。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去中心化协议设计的要点

  1. 注意可能导致中心化风险的7个关键设计要素。

  2. 降低切换成本和促进互操作性。

  3. 利用Web3技术创建去中心化系统。

  4. 深入研究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

在设计去中心化系统时,以上要点可以帮助构建具有长期稳健性和去中心化特性的系统。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a16z加密创业课:继"代币设计"之后,重磅推出"协议设计"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4
  • 分享
评论
0/400
CoffeeNFTradervip
· 08-06 14:17
前景无限的解构
回复0
踏空资深专业户vip
· 08-06 14:16
分析透彻且专业
回复0
链上酱油师vip
· 08-06 14:15
协议才是核心竞争力
回复0
GasFeeLovervip
· 08-06 14:14
进化路径有点妙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