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虚拟货币犯罪中帮信罪和掩隐罪的关键区别及实践应用
虚拟货币犯罪中帮信罪和掩隐罪的区分
随着虚拟货币的全球化发展,相关法律问题日益复杂,尤其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简称"掩隐罪")作为虚拟货币犯罪链条中的两大常见罪名,经常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交叉和混淆。
这种混淆不仅影响案件的准确认定,还直接关系到量刑的轻重。虽然两罪都是打击信息网络犯罪与洗钱行为的重要工具,但在主观故意、行为方式和量刑幅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案例分析
以河南省焦作市中级法院判决的陈思等人掩隐案为例,案情如下:
2020年12月,李刚刚等人组织陈思等人使用银行卡转移犯罪所得。陈思提供了自己的银行卡参与转账,部分通过购买虚拟货币进行。经统计,陈思提供的3张银行卡转移电诈资金14.7万余元。
2021年2月,李刚刚等人被捕后,陈思等人继续组织他人转移犯罪所得,涉案金额达44.1万余元。
一审法院认定陈思构成掩隐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2万元。陈思及其辩护律师认为应构成较轻的帮信罪,但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帮信罪和掩隐罪的适用范围
在虚拟货币刑事案件中,两罪的适用边界与行为人的角色、主观认识和行为后果密切相关:
帮信罪的典型场景
关键在于"帮助"行为直接为信息网络犯罪提供便利,不必以获取收益为目的。
掩隐罪的典型场景
掩隐罪强调帮助"消化赃物",更接近传统洗钱概念,前提是对犯罪所得的认识明确。
三、如何准确区分帮信罪和掩隐罪
准确区分这两个罪名需要综合考虑主观心态、客观行为及案件证据:
主观明知的对象不同
行为发生的时间节点不同
是否促成犯罪既遂
掩隐行为往往与犯罪结果之间存在较强因果关系,而帮信罪虽也可能帮助上游犯罪"收益变现",但并不决定上游犯罪能否成立。
司法实践建议
对于辩护律师,可从以下两个层面着手:
结语
在虚拟货币技术特性的影响下,刑法适用难度显著增加。Web3领域的刑事律师需要深入理解虚拟币的底层逻辑和实际用途,在模糊边界中准确区分帮信罪与掩隐罪。这不仅关乎法律的谦抑性与正义实现,也直接影响涉案人员的命运轨迹。
未来,随着司法实践的规范和虚拟币法律制度的完善,相关法律适用将更加明确。在此之前,每一次罪名区分都是对律师专业能力与责任心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