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规模超36万亿 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国际结算货币

美债规模突破36万亿,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国际结算货币?

新年伊始,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6.4万亿美元。美债危机如何化解,美元的国际霸权是否可以延续?比特币将如何反应,未来的国际结算单位又将如何更替?

本文将从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讲起,探讨目前美元国际化面临的债务风险,以及分析美债偿还方案是否可行。纵览古今,看美债为比特币指明何种方向。

美国债务经济模式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霸权在债务经济模式上快速发展。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元成为信用货币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美元与黄金挂钩,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形成。然而,"特里芬难题"准确预测了该体系的解体:国际结算需求不断增长,美元不断流出美国并在海外沉淀,美国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长期贸易顺差。加之越战加剧双赤字,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从本位货币转化为信用货币,其价值不再以贵金属为担保,而是以美国的国家信用为担保。

债务经济模式建立,美元霸权延续

在此基础上,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建立:全球贸易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美国维持巨额贸易逆差,使其他国家获取大量美元;世界各国购买美国国债,以实现美元保值增值,再投资美国金融产品,使美元回流到美国国内。

美元作为世界货币,属于国际公共品,应当保持价值稳定。然而在抛弃了金本位制度后,美国货币管理当局拥有了货币发行权,可以根据自身利益改变美元价值。美元霸权通过债务经济模式得到了有力的延续。

美债突破36万亿美元,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国际结算货币?

美元国际化面临风险

美元面临着美国国债债务经济模式和商业地产债务的风险。

美元国际化和制造业回流相悖

美国的债务经济模式是美元国际化的重要支撑,但并不可持续。特里芬难题依然存在。一方面,美元国际化需要保持长期贸易逆差,输出美元并在海外沉淀。若海外投资者担心美国国债的偿付能力,可能转向其他可替代物,并要求美国国债支付更高利息来平衡未来的偿付风险,使美国陷入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美国需要促进制造业回流,这将减轻贸易逆差,导致美元供不应求,长期大幅升值。这将阻碍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既要美元霸权、又要制造业的想法不现实。目前美元升值压力尚未明朗,预计短期内贸易逆差并不会发生根本性转变,美元以贬值压力为主。

商业地产债务危机

除了美国国债存在风险,商业地产也存在债务风险。

据穆迪报告,预计到2026年,美国办公楼空置率将从今年第一季度的19.8%上升到24%。麦肯锡预计到2030年,全球主要城市的办公空间需求将下降13%,未来几年内,全球办公楼物业市场价值可能会大幅缩水8000亿到1.3万亿美元。

截至2023年末,美国银行体系中商业地产贷款占总贷款比重26%,而大型银行商业地产贷款占比仅13%,中小银行则高达44%。美国1.5万亿美元商业地产负债明年到期,倘若中小银行爆雷,届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美债突破36万亿美元,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国际结算货币?

美债偿还方案辨析

如何打断这一恶性循环,主要看如此规模的美国国债应当如何偿还。借新债还旧债,类似于"庞氏骗局",美元迟早会丧失信用,从而丧失世界货币的地位,这显然是不可行的。以下分析几种偿还方案是否可行。

出售黄金偿还美债?

有人提议出售黄金偿还美债。然而这并不可行。黄金是国际自发共识的通用货币,在稳定货币、应对经济危机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庞大的黄金储备使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具备较强话语权。倘若美联储出售黄金,则说明美联储已经完全丧失对美债的信任,似乎"无路可走",宁可削弱自身影响力,也要用来弥补美债的"天坑",这毋庸置疑会造成美债的流动性危机,属于自毁长城。

出售比特币偿还美债?

特朗普曾表示,"给他们一张小小的加密货币支票。给他们一点比特币,然后把我们的35万亿美元都抹去。"然而这种方案也存在问题。

首先,比特币支票的认可度存在问题。虽然比特币在加密货币中充当着类似价值储存货币的作用,但与传统法定货币相比还是价值波动性大,支票能否兑现对方认可的价值还要再看,美债持有者不一定认可。其次,持有美债的经济体不一定实行比特币友好政策,可能不接受比特币支票。

其次,美国持有的比特币并不足以解决债务危机。根据数据,美国政府持有120亿美元的比特币,这只是偿还36万亿美债的蚂蚁腿。即便操控比特币价格,也无法用120亿美元解决36万亿美债问题。

未来,美国建立比特币储备是有可能的,但也不能解决债务问题。建立比特币储备将削弱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全球会将这视作美国债务风险即刻崩盘的信号。即便美国成功建立比特币储备,也只能稍微延缓债务崩盘。

美元与比特币锚定?

还有一种大胆想法是,让美元与比特币挂钩,解决巨额美债问题。然而这也存在问题。

首先,美元与比特币挂钩会威胁美元国际化。这意味着任何集团、任何人都有权使用比特币发行自己的货币,将大大削弱美元的国际地位。其次,比特币波动性大,如果让美元与比特币挂钩,国际流动性的实时传导能够放大美元波动性,影响国际社会对美元的稳定信心。最后,美国持有的比特币是有限的,如需美元与比特币挂钩,美国并未持有足够比特币储备,将导致其货币政策受限。

有观点认为美国可以像操纵黄金一样操纵比特币,从而控制美元。然而这也不现实。比特币在去中心化网络上运作,没有任何单一实体能够像掌控黄金一样操纵价格。比特币受国际上复杂多样因素影响,美国政府就算想要操纵比特币价格,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即便能够操纵比特币价格,从比特币流出的流动性也并不一定会持有美元。

杀掉债主日本和犹太财团?

有人提出杀掉债主日本的方案,但这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石破内阁需要恢复信任,同时又受制于在野党,因此整体而言转向务实,谋求通过对美战略捆绑维护既得利益。美国对外受到乌克兰危机和中东乱局拖累,因此需要日本在盟伴体系中扮演"副警务长"角色,替其分担亚太方向的战略投入。因此,美日在经济安全领域的整体合作态势将会持续,美国并不会急于除掉日本。

对于犹太财团,有观点认为美联储可能借助公众对"富人"愈发强烈的不满情绪,将经济危机的部分责任归咎于犹太财团。然而这种做法成本过高且难以实现。向犹太财团开火将影响经济稳定性,可能导致失业率上升、创新迟滞,影响投资者信心和国际竞争力。此外,犹太财团正在逐步加强对政治的影响力,想要拿犹太财团开刀并不容易。

美债突破36万亿美元,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国际结算货币?

债务危机爆发对国际结算单位影响

美债无法偿还、商品关税加重导致输入性通胀,若与美国商业地产债务危机产生联动,效应叠加,通货膨胀还会迅速飙升。金融危机一触即发,比特币会随着金融市场一起短期下跌,但长期走高。

比特币短期下跌

在Exter's Pyramid中,比特币目前更趋近于金字塔顶端的杠杆产品而非底部的避险标的,是一种高风险资产,金融危机倘若爆发,短期投资需求将减少。

比特币成为诺亚方舟

从长远来看,比特币将成为金融危机中的诺亚方舟,有望成为未来国际结算体系的重要支柱。

首先,比特币是严格稀缺的流动资产。美元大幅贬值下,比特币能够保持稀缺性,并具备全球范围内的广泛适用性,人们更愿意将其作为长期价值储存手段持有。

其次,危机后的投资者和消费者行为也会发生转变。美债崩盘是史诗级的冲击,对金融机构和主权国家/政府及货币当局的信任将会瓦解重构,比特币作为不受国家/政府管控的相对独立资产,成为未来投资的不二选择。

美债突破36万亿美元,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国际结算货币?

比特币会否成为明日的国际货币?

美元体系一旦崩塌,比特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国际结算货币。回顾货币历史,货币的三大要素是价值尺度、交易媒介和价值储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交易媒介功能。在这一点上,比特币全天候、不限地点、能够避开主权国家交易,比传统金融更有效地捕捉全球流动性、完成交易。在价值尺度上,比特币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能够有效衡量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在价值储存功能上,随着比特币开采逐渐进行,供应量边际减少,价值储存功能会更加强化。

目前尚未有能与美元媲美的其他法定货币。在美国债务危机爆发、美元体系崩溃后,人们对传统金融市场可能会产生更多质疑。比特币作为一种自由的货币,有可能引领人类走向真正的去中心化,避免传统主权对经济的冲击。

虽然有些加密货币在技术上比比特币更完善,但价值是基于共识的。加密货币中最能达成共识的即是比特币,它有最高的知名度、最广泛的认可度、最强的影响力。

综合来看,比特币已经具备了成为下一代国际结算单位的潜质,就看时代是否赋予它机会了。

美债突破36万亿美元,比特币能否成为未来国际结算货币?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3
  • 分享
评论
0/400
进场姿势研究员vip
· 4小时前
也就躺平认命吧 反正永远是币圈韭菜
回复0
SneakyFlashloanvip
· 07-07 02:40
别闹了 美债这么多 btc都得涨疯
回复0
LiquidityWitchervip
· 07-07 02:26
美刀爆炸 能指望啥?囤币去了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