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獨家活動: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參與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並在 Gate廣場發布你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4,000 枚 $PUBLIC 獎勵池!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ublicAI (PUBLIC) 或當前 Launchpool 活動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需不少於 100 字(可爲分析、教程、創意圖文、測評等)
添加話題: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帶 Launchpool 參與截圖(如質押記錄、領取頁面等)
🏆 獎勵設置(總計 4,000 枚 $PUBLIC)
🥇 一等獎(1名):1,500 $PUBLIC
🥈 二等獎(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獎(5名):每人 200 $PUBLIC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相關性、清晰度、創意性)
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含有 Launchpool 參與截圖的帖子將優先考慮
📄 注意事項
所有內容須爲原創,嚴禁抄襲或虛假互動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認證
Gate 保留本次活動的最終解釋權
Plasma 深度解析:專爲穩定幣設計的高性能 Layer 1 區塊鏈架構
1.背景與概述
穩定幣市場與需求:穩定幣是區塊鏈領域中爲數不多已實現產品市場匹配(PMF)的領域之一,目前在全球日常支付和跨境匯款等場景被廣泛採用。然而,以太坊等通用鏈手續費高、吞吐量有限,特定應用需求與其不完全匹配。
Plasma 項目定位:Plasma 是一個專爲穩定幣優化的高性能 Layer1 區塊鏈,從比特幣側鏈出發、兼容以太坊虛擬機(EVM),致力於提供零手續費的 USDT 轉帳和高吞吐量。其核心目標是降低穩定幣在鏈上流轉的成本、提高處理效率,爲穩定幣日常使用場景(如鏈上交易、跨境匯款、商戶結算)提供底層清算網路。
核心特點:Plasma 自建網路架構,包括 PlasmaBFT 共識、基於 Reth 的執行環境、自定義 Gas 模型、零費用的穩定幣通道、隱私交易等特性。此外,項目已獲得 Bitfinex/Founders Fund/Framework Ventures 等知名機構支持,並與穩定幣項目(如 Ethena、USDT0)及金融科技企業(如 Yellow Card)合作,積極構建穩定幣生態。
2.技術架構
2.1 PlasmaBFT 共識機制
2.2 EVM 兼容執行環境
2.3 原生比特幣橋(Bitcoin Bridge)
2.4 定制化 Gas 模型
2.5 隱私支付模塊
2.6 其他技術特性
3.應用場景
零手續費穩定幣支付:Plasma 面向日常穩定幣支付場景,提供類似點對點支付、商戶結算的無縫體驗。借助免費 USDT 通道,用戶可以在 Plasma 上實現無手續費的 USDT 轉帳(參考 Tron 大規模 USDT 使用案例),降低了用戶成本並提升了體驗。
跨境匯款與國際支付:在貨幣不穩定地區(如非洲、拉美)以及受經濟制裁地區,穩定幣已被廣泛用於價值存儲和匯款。Plasma 可作爲跨境支付網絡,利用其高吞吐量和低成本優勢,支持全球範圍的穩定幣轉移,解決傳統渠道的匯款瓶頸。
合規數字金融:Plasma 正與 Ethena(去中心化美元穩定幣)等項目合作,計劃推出本地化、合規化的穩定幣版本。其基礎設施適合金融機構使用,例如銀行和支付公司可以通過 Plasma 的結算 API 快速集成穩定幣支付和清算,推動穩定幣在主流金融系統中的應用。
商戶結算與微支付:依托高吞吐和低成本,Plasma 可爲商戶提供快速的支付與清算服務。例如,非洲最大穩定幣基礎設施供應商 Yellow Card 將使用 Plasma 的免費 USDT 轉帳幫助商戶處理點對點支付。此外,智能合約能夠支持基於穩定幣的分期支付、訂閱等微支付業務。
穩定幣 DeFi 與生態:Plasma 上計劃部署多種穩定幣和 DeFi 協議。已與 Curve、Maker、Aave、Morpho 等多家 DeFi 項目溝通集成,將爲用戶提供穩定幣兌換、借貸、收益耕作等服務。借助兼容 EVM,現有 DeFi 合約可快速遷移,形成豐富的穩定幣金融生態。
4.XPL 經濟模型
4.1 發行與分配
4.2 鎖倉機制
4.3 通脹與分配(預期)
4.4 Staking 與治理
5.產業對比
5.1 其他 Layer1 區塊鏈
與這些通用公鏈相比,Plasma 專注穩定幣場景。它結合比特幣的安全性和以太坊的可編程性,通過零手續費和高吞吐特點優化穩定幣轉帳體驗。而傳統公鏈往往無法同時滿足低費率和高並發。Plasma 引入的雙通道零費結構和 Bitcoin 錨定爲其差異化優勢。
5.2 Layer2 擴容方案
Plasma vs Layer2 Plasma 作爲獨立的 Layer1 區塊鏈,其安全模型和最終性與 Layer2 區別明顯。Layer2 依賴以太坊保底,需要等待欺詐證明期或證明生成;而 Plasma 採用 BFT 共識,可實時出塊確認;Plasma 將狀態錨定到比特幣網路,而非以太坊,這意味着 Plasma 不受以太坊網路擁堵影響。同時,Plasma 提供零費用穩定幣通道,這一點是大多數 Layer2 沒有的特性。
5.3 性能與設計對比要點
吞吐量:Plasma 每秒可處理數千筆交易(目標超 2000 TPS)。對比之下,以太坊主網約 15 TPS,Solana 持續約 2000–3000 TPS,Avalanche C-鏈約 4500 TPS,Optimism 和 Arbitrum 目前均在個位 TPS 量級。
費用成本:Plasma 對穩定幣轉帳免收手續費;而以太坊主網在高峯時手續費可能超過幾十美元,Solana 交易費微不足道,Avalanche 約 $0.08。Layer2 需支付以太坊 Gas,通常低於以太坊主網,但無法完全免費。
生態兼容性:Plasma 與以太坊兼容(Solidity 合約可直接部署),對開發者友好;Solana 生態獨立;Avalanche 支持多鏈但需要使用 C-鏈;Layer2 完全繼承以太坊生態。
安全與去中心化:Plasma 利用比特幣作爲安全基礎(側鏈錨定),享受比特幣的安全與去中心化優勢;以太坊使用 PoS,安全性高;Solana 集權化爭議較大;Avalanche 擁有多鏈架構但節點規模小於以太坊;Layer2 繼承以太坊安全。
應用定位:Plasma 明確服務穩定幣支付場景,不關注 NFT、遊戲等復雜功能,因此架構輕量、高效。相比之下,其他鏈功能多元但可能偏離穩定幣流通需求。
6.總結與前瞻
Plasma 的定位與潛力:Plasma 致力於打造穩定幣專用公鏈,以高性能和零費用吸引大規模穩定幣應用。這一定位目前少有先例,類似於電影《瞬息全宇宙》中“Everything Bagel”的比喻——包羅萬象的穩定幣基礎設施。Plasma 憑藉與 Tether 母公司及創始人的緊密關係、衆多生態夥伴(Ethena、USDT0、Yellow Card 等)和領先的技術架構,有望成爲穩定幣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
目前 Plasma 仍處於早期階段,主網尚未正式推出,其技術實現和生態吸引力有待市場驗證。關鍵在於能否在主網上線後快速吸引開發者和用戶,建立起穩定幣清算網路的網路效應。同時,監管和安全也需持續關注,尤其是隱私交易與合規的平衡。
未來展望:隨着穩定幣需求持續增長,擁有專鏈基礎設施的必要性愈發突出。Plasma 的創新思路和強大支持者陣容使其成爲值得關注的項目之一。未來,Plasma 能否兌現零費高性能的承諾,以及如何在多鏈共存的格局中爭得一席之地,將成爲觀察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