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美联储货币政策# 回首联准会的貨幣政策歷程,總覺得歷史總在重演。當年2008年金融危機後,也是經歷了一輪大規模量化寬松。如今,就業市場放緩似乎又將考驗联准会的決心。從過往經驗來看,勞動力市場往往是經濟轉折的先行指標。
現在的情況讓人不禁想起上世紀70年代末的滯脹時期。那時候,政策制定者同樣面臨着通脹與就業之間的艱難平衡。如今鲍尔多次提及勞動力市場的"下行風險",這種措辭的變化值得關注。
歷史告訴我們,联准会的政策轉向往往需要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就業數據的修正、失業率的潛在脆弱性,以及整體經濟動能的變化,都可能成爲政策調整的觸發點。
不過,我們也要警惕過度解讀單一數據。回顧歷次政策週期,联准会的決策都是基於綜合判斷。當前通脹壓力仍存,政策轉向可能還需要更多確鑿證據。畢竟,維持物價穩定是联准会的首要任務。
對於我們這些經歷過多輪牛熊的老人來說,保持謹慎樂觀或許是明智之選。密切關注就業、通脹、GDP等核心數據的變化趨勢,同時也要留意联准会官員的表態。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政策轉向往往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而非突然的急轉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