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yFlow: 區塊鏈支付基礎設施的變革者

區塊鏈支付基礎設施的革新:PolyFlow聯創Raymond的深度解讀

2008年比特幣白皮書描繪了一個無需可信第三方的點對點電子現金支付網絡。過去十年間,行業投入大量資金開發底層區塊鏈基礎設施,如今我們已經看到高性能區塊鏈和穩定幣的崛起。但當前市場的大多數基礎設施仍然圍繞交易構建,無法真正支持支付的實時性和規模性,阻礙了Web3支付的大規模普及。

那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基礎設施來承載現實世界的支付場景?PayFi的價值與意義又是什麼?

本文深入對話PayFi基礎設施PolyFlow的聯合創始人Raymond,探討他對數字金融的全方位思考與實踐,以及對數字貨幣與區塊鏈技術的深刻理解。

Raymond擁有二十多年國際金融諮詢管理經驗,曾領導匯元通成爲覆蓋國際支付、跨境匯款、外幣兌換及預付卡業務的綜合性全球金融服務公司。他也是全球數字金融領域的知名投資者,投資覆蓋金融科技、數字銀行、區塊鏈、Web3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多家領先公司。Raymond還是加拿大國家開發銀行的高級顧問,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專家組成員。

專訪PolyFlow聯創:如何打造PayFi基礎設施?

一、創立PolyFlow的初衷

PolyFlow是區塊鏈網路的基礎設施層,旨在整合傳統支付、Web3支付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通過去中心化方式處理現實世界中的真實支付場景。PolyFlow將作爲PayFi的基礎設施,推動建立全新的金融範式與行業標準。

1.1 金融交易的核心

在傳統金融市場中,任何金融交易和價值轉移都離不開信息流與資金流,它們共同構成了金融交易的基礎。

  • 信息流是指交易流程中的信息,包含交易發起、支付和結算指令集合,確保交易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關注交易指令和數據的傳輸。

  • 資金流是指交易環節中各方發生資金轉移的全過程,關注資金的實際流轉。

信息流和資金流在金融交易中密不可分,兩者的有效結合確保了金融交易能夠安全、高效地完成。

1.2 跨境語境下的信息流與資金流

在跨境語境下,由於語言、幣種、監管的不同,金融交易的信息流和資金流實現路徑也不同。

例如SWIFT僅專注於信息流的傳遞,不涉及資金流。SWIFT通過標準化的報文格式,構建了一個高度標準化和自動化的國際金融通信網路,使全球範圍內的銀行能夠快速、準確地交換金融交易信息。

交易的信息流能通過SWIFT充分傳遞,但資金流受限於各司法轄區外匯管制、監管合規、反洗錢等因素,無法與信息流實時同步。資金流仍需通過各國銀行金融中介機構流轉,涉及復雜的各國國內清算體系、結算貨幣的跨境支付清算體系,以及國際收付清算體系。

更阻礙全球價值流動的是,即使擁有SWIFT CODE,也不代表能參與這個網路。

1.3 通過PolyFlow促進價值流通

創立PolyFlow的初衷是搭建一個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讓更多人能參與全球支付網絡的構建,幫助減輕監管合規壓力,消除資金托管風險,同時盡可能減少第三方介入。

PolyFlow的核心理念是通過模塊化設計,將此前由中心化機構掌控的交易信息流與資金流進行有效分離,用去中心化方式使交易各個流程更好地符合監管合規標準、消除資金托管風險,同時利用區塊鏈特性連接DeFi生態,促進PayFi應用大規模落地。

PolyFlow推出了Payment ID(PID)和Payment Liquidity Pool(PLP)兩個關鍵組件:

  • PID與信息流關聯,作爲能實現用戶身分識別與合規準入、隱私保護與數據主權、AI數據處理、X to earn等功能的強大工具;

  • PLP與資金流關聯,由智能合約管理用於支付交易的資金,不僅能爲數字資產的流轉、托管和發行提供安全合規的框架,還能引入DeFi生態的可組合性和可擴展性。

由此,PolyFlow爲PayFi應用搭建了一個輕監管合規、無托管風險、兼容DeFi生態的業務架構,以及數字資產流轉、托管和發行的安全合規框架。

比特幣及其區塊鏈網路代表了誕生於數字時代對金融貨幣問題的新解決方案,不僅旨在解決價值跨時空、跨空間流動的問題,還旨在解決交易中對第三方的信任問題。這些都是PolyFlow旨在實現的目標。

專訪PolyFlow聯創:如何打造PayFi基礎設施?

二、PID - 連結物理世界和數字貨幣錢包

PolyFlow推出的Payment ID(PID)是一個去中心化的ID,是交易信息流拆分出來的產物,能與加密後用戶隱私保護的KYC/KYB證明信息綁定,關聯用戶在多種平台上的可驗證憑證(Verifiable Credentials),能實現:

  • 合規準入:PID可包含多個、不同平台之間的驗證信息,有助於合作方簡化驗證流程。

  • 隱私保護:PID利用零知識證明等多種技術手段,能在不泄露用戶隱私的情況下幫助履行反洗錢/反恐融資(AML/CTF)等義務。這是用戶參與傳統金融/DeFi生態的先決條件。

  • 數據主權:PID一方面能將資金往來信息反饋給監管,滿足合規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將鏈上行爲數據歸還給用戶。

  • AI驅動:PID除了與KYC/KYB數據信息關聯,還能關聯鏈下上傳或鏈上收集的交易數據。AI可以幫助分析豐富的日常交易數據,爲PID所有者提取額外價值。這在建立鏈上信用體系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PID的創新性引入爲作爲PayFi基礎設施的PolyFlow提供了變革性優勢,不僅能搭建起傳統金融和DeFi生態之間的橋梁,還能爲用戶提供靈活可靠的方式來管理數字身份,參與跨平台交易,構建鏈上信用。

Raymond表示:"PID並不必然等於用於支付的ID,而應該更像是物理世界的錢包。

試想一下我們口袋裏的錢包除了現金,還裝了什麼?這可以是家人的照片(NFT),也可以是銀行卡,以及駕照和身分證件(用戶ZK支持信息的提取,數據隱私的保護)等等。

因此,從這個角度,Wallet不能必然等於Money Wallet,PID能做的事情還有更多值得期待。當前圍繞PID構建的Scan to Earn項目就是其中之一。"

專訪PolyFlow聯創:如何打造PayFi基礎設施?

三、PLP - 凝聚資金流的共識

PolyFlow推出的Payment Liquidity Pool(PLP)是資金流拆分出來的產物,智能合約地址用於接收交易的資金,實現資金的鏈上托管,而非依賴於中心化機構昂貴企業錢包的傳統方式。

PLP這種更加去中心化的模式,能夠實現:

  • 去中心化資金托管:爲PayFi應用帶來便捷、安全、合規的托管方式,在保證資金安全的同時最小化對交易中介的需求。

  • 流動性池:通過智能合約地址匯集交易資金,能爲支付交易中的融資需求提供流動性。

  • DeFi兼容:中心化應用無法與去中心化的DeFi生態兼容,架構在區塊鏈上的PLP能無縫連接DeFi生態,並爲PayFi應用帶去DeFi的業務邏輯。

  • 無風險RWA收益類別:協議產生的收益能直接反映在PLP中,這種基於現實世界支付交易場景的收益爲DeFi提供了一種無風險的穩定來源。

這種PLP架構能靈活地與DeFi生態結合,確保PayFi應用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數字資產格局。

Raymond從Web3支付的三種結算模式來闡釋如何理解PLP的目標是凝聚資金流的共識:

3.1 點對點模式

在跨境匯款場景中,從A地址匯款到B地址,基於區塊鏈特性的Web3支付能實現交易信息流與資金流的同步確認,信息反映在公開透明的區塊鏈帳本上,大家共同記帳並全網確認,交易信息不可篡改。

在這個相對低頻的場景中,信息流與資金流的同步,能充分體現Web3支付近乎即時結算、低交易成本、公開透明帳本以及全球觸達的優勢。

但當前這種鏈上點對點信息流與資金流同步的方式,無法滿足、實現類似傳統金融支付每秒/每時/每天成千上萬筆交易的高頻需求,這很容易造成區塊鏈網路擁堵。

2023年,VISA每天處理約7.2億筆交易,這意味着2023年的日均每秒用戶生成交易數(TPS)約爲8,300,是目前最高性能區塊鏈Solana TPS的8倍。因此Web3支付在這種情況下相對於傳統支付就會顯得效率低下。

Raymond解釋道:"現在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技術的效率無法支撐交易的筆筆記帳。在傳統金融中,僅需滿足交易對手雙方之間的記帳,但現在的點對點模式需要全網共同來逐筆記帳,很難想象全網每秒上萬筆共同記帳的情況。要想當前加密市場總共2萬億規模的體量,此前就已經造成多次網路擁堵,更不用說想要將400萬億-600萬億規模體量的傳統金融市場納入其中。"

Raymond表示:"原來我們的回答是:要相信科技的力量,隨着算力的不斷提升,支付清算的效率是遲早會解決的。但是我們不能用未來的技術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是需要從區塊鏈的本質來解決 - 構建資金流的共識。"

3.2 對沖模式

在傳統金融中,交易的信息流和資金流雖然最終是一致的,但並不同步。基於數字網路的信息流數據能做到實時充分交互,而對於資金流而言,底層的資金依舊被托管在固定地址中,根據約定好的結算週期來進行相對獨立的結算,資金流的交互需求其實並沒有那麼高。

Raymond舉例說明跨境資金流轉結算:中國A銀行和美國B銀行做資金流轉結算,兩個銀行之間每天處理上萬筆的資金交易。如前所述,如果兩個銀行進行筆筆交易信息流與資金流的同步結算,當前的任何金融基礎設施都無法滿足如此巨大體量的結算需求,也沒有必要。

因此,會有軋差清算(Net Settlement)的結算方式出現,用於處理交易對手之間的多筆交易。在這種方式下,兩個銀行之間的信息流實時充分交互,實現各自帳本的對沖。當一天結束時(假設按天結算),在上萬筆金融交易的信息流對完之後,最終確定淨額進行資金流的單獨結算。

例如資金淨額是A銀行欠B銀行2000萬,那麼屆時A銀行只用一次性支付給B銀行2000萬就能滿足當天上萬筆交易資金流的結算;亦或者淨額恰好是0,那麼兩個銀行之間的資金流就不會變動。

Raymond解釋道:"在這個案例中,上萬筆交易的真正底層資金流的變動是非常小的,大家在做的都是信息流的交互。這就是爲什麼傳統金融底層資產體量這麼大的情況下,對於銀行處理底層資產的能力,系統的能力,支付清算的能力要求並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爱发币的阿婆主vip
· 07-06 09:48
太笼统了这个项目
回復0
止损艺术家vip
· 07-06 09:45
有点搞头 试试看
回復0
MEVHuntervip
· 07-06 09:43
meh... 另一个支付协议试图解决交易延迟。打赌他们甚至没有考虑到 mev 三明治保护
查看原文回復0
空投资深猎手小张vip
· 07-06 09:41
支付笑死 都跑嗖嗖的快
回復0
PessimisticLayervip
· 07-06 09:32
资本家又搞新骗局?
回復0
红杏出墙逃税vip
· 07-06 09:30
有钱赚就是好项目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